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戏相关 > 正文

办公室考古系列:没有订书器的欧洲古代,手工匠们如何装订书稿?

办公室考古系列:没有订书器的欧洲古代,手工匠们如何装订书稿?-第1张-游戏相关-话依网

前言:

此刻同学们对“wow炼金1450攻略”大致比较注意,姐妹们都需要了解一些“wow炼金1450攻略”的相关资讯。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“wow炼金1450攻略””的相关知识,希望兄弟们能喜欢,咱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!

【火焱文史】系【今日头条】签约作者,作品版权归作者和平台所有,不得私自转载或用于其他目的。

作为一个职业供稿人,我每天都在感慨,到底是谁发明了订书器这么个有趣的物件儿?

看着桌案前一摞摞的参考资料以及文件,顿觉唯有订书器才能解我心头之乱啊。

然而,在半月前的稿子《办公室考古系列:中世纪如何制造羊皮纸?》中,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羊皮纸的制造工艺,其纷繁厚重又带有一丝作呕气味的过程,至今仍在我脑海里反复回响着...

望着眼前那枚精致的订书器,我再次陷入了沉思。

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,欧洲古人是如何装订文件的?

01 上古卷轴

英文中的“book”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日耳曼语“bokiz”,指代最初用于文字纪录的山毛榉木。

事实上,最初的书籍以及装订工艺确实也和“树木”有关。

例如在古印度,人们会将经文刻制在棕榈叶上,然后将叶子风干并用墨水擦拭,墨水会附着在刻字的凹槽处,形成清晰可见的文字。

图为棕榈叶手抄搞

随后僧侣们会给叶子编号,并将它们落在一起,在首页和末页处穿起两条长麻线,制成一本棕榈叶书籍。当书籍需要合拢时,人们会将它按照首页-尾页的顺序叠在一起,类似于一张扇子。最后还需用多余的细绳捆在书卷的外边,以保护手稿不被破坏。

在古埃及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技术。祭司们有时会将文字汇编在莎草纸上,然后用麻布绳将莎草纸串联起来,并落在一起,形成现代书籍的雏形。

但这方法对于偏爱长篇大论的希腊以及罗马人来说,显然是不够用的。他们更倾向以卷轴的形式书写更长的文字。

图为英国威斯敏斯特宫内珍藏的卷轴文件

通常,法庭纪录和个人笔记会写在蜡板上,只有极其重要的文件才会汇编在羊皮纸,并制作成长篇卷轴。

这些卷轴也大致分为两种形式。其一是单核心卷轴,即将羊皮纸缠绕在某个单轴承上,形成类似于现代卫生纸卷的样子。尽管单核心卷轴制作方便,原理简单,但它却有个十分致命的缺点:那就是如果阅读者想要获得卷轴尾部的文本,就必须将其全部打开,过程费神费力。

为此,人们又发明了双核心的卷轴。即将羊皮纸的首尾各接一枚轴承,从两边向中心滚动,这样就可以确保翻阅文本的速度了。例如犹太圣书《摩西五经》的几本书,就都是典型的双核心卷轴。

图为《摩西五经》系列读物

02 穿针引线

后来,时间追进到中世纪,随着欧洲逐渐基督化,主教们迫切需要落成的文本去宣扬教义。这也促使图书装订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。

在中世纪早期,书籍大多由僧侣们撰写,而装订工作则交给了社会闲散人员。

从公元5世纪开始,人们通常会在书籍的正反面加装上一层厚厚的硬皮或木板,以保护书籍免于磨损。此时,用羊皮纸制成的书页会被反复折叠,折印处用牢固的绳索或细带不断穿插,紧紧缝住。

但由于羊皮纸会因潮湿而膨胀,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楔形形状。所以为防止书籍变形,中世纪书籍的木制封面还会用带子或金属扣子再次固定,如下图所示。

图为16世纪炼金术师Samuel Emmel装订的手稿

而且,中世纪早期的手稿一般没有统一的尺寸和样式,因此装订极为困难,也不讲究。

这样的粗糙工艺大概持续了近5个世纪。

直到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,才为图书装订业带来了些许曙光——中世纪后期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的文具商以及书商,他们会在集市上向文人墨客们公开征集创作手稿,一旦内容被相中,就会得到一笔丰厚的稿费。

随后,书商们会重新整理这些手稿,并将它们清理干净(擦去撰文各个阶段留下的导语和污迹),再根据签名或标语把它们按顺序装订成书,最后出售给有需求的买家。

整个图书的利益链条可谓相当紧凑而完整。

那么,这些商人到底应用了怎样的技术,能将此前杂乱的书稿治得服服帖帖,以此而卖出高价的呢?

图为缝纫架

其实从12世纪开始,人们就已经发明了上图中的缝纫架来帮助装订书稿。

它通体由纯木打造,很像一座缩小后的门。“门梁”上系有几条小绳子,它们的一端结成死扣,套住门梁,另一端与一个卡扣相连,牢牢地扣在缝纫架底部的镂空卡槽内。

图为卡槽底部的卡扣,需与绳子的一端系定

然后它们会倒放在卡槽后,让系紧的绳子可以随时调整横向位置

当收集到手稿后,人们会先将其整体放在缝纫架上测距,当确认好装订的位置后,再用小刀做出印记,如下图所示。

手稿侧面的两条白色痕迹即为要装订的位置

接下来就到了穿针引线的环节。首先需要先将其中一页手稿的对折部分打下几个小孔,位置要与之前的印记大致重叠,数量与缝纫架上的绳子一致。

随后,工匠们需要将装订线(确保足够长)围绕绳子与书稿呈人字型反复穿插。

首先呈人字型,将书稿和绳子固定。

再绕一个圈,与横梁上的垂直绳子系紧。

然后按住已经系紧的绳子,再将左侧的孔以同样的方法与垂直绳子系紧

最后得到如上效果。

当然,这只是一页手稿的工作量,人们还需要将书籍的其它页,以相同的形式,罗列在已经缝好的页面上,最后令缝线穿插起整部书籍。

图为第二页书稿与第一页书稿相连的过程

当缝制完成后,垂直在缝纫架上的绳子就可以从两端解开了。此时,书籍可能会有些松散,容易旋转,这就需要师傅们再次收紧书脊上的缝线以调整到最佳状态。

当一切齐活儿后,装订工作依然没有结束——工匠们还需为它们加装上些许装饰,才能卖出个好价钱。

例如,在几本加洛林王朝的书籍上,我们已经能从封面皮革上寻觅到一些简单的印花图案。12世纪后期,在法国北部又开始流行一种带图章的装订,并在1450年左右风靡全欧洲。从那时起,一本像样的书籍就必须要有动物或者人物图案镶边了。

图为12世纪带装饰的手稿

当然,如果你是大贵族或者教宗一类的上层人士,还能享受到全书镀金的待遇。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往期文章《办公室考古系列:详解欧洲古代的镀金黑科技》,里边的介绍很详细,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。

再后来,随着欧洲印刷术的崛起,传播媒介产生革命性突破,图书装订也就不再像之前那么繁琐了。

在德国,莱比锡(Leipzig)就成为最重要的是图书中心,该市于1739年就拥有20家书店,15家印刷厂,22家装订机和3家打字厂,从业人口超过28,000人。

尽管如今的图书装订早已被机械取代,但是不得不说,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还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,至少对我来说,在繁乱中失去订书器的帮助,我将寸步难行。

往期回顾:

1.《办公室考古系列:比洛阳纸更贵的是,中世纪的“笔和墨”》

2.《办公室考古系列:中世纪如何制造羊皮纸?》

3.《办公室考古系列:防窥探的神秘火漆和印章》

4.《办公室考古系列:详解欧洲古代的镀金黑科技》

本文文献

1. Harper, Douglas. "book".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. Retrieved 8 March 2018.

2. Pugliese Carratelli, Giovanni (1950). "L'Instrumentum Scriptorium nei Monumenti Pompeiani ed Ercolanesi". Pompeiana: raccolta di studi per il secondo centenario degli di Pompei. pp. 166–178.

3.Turner, Eric (1977). The Typology of the Early Codex. Philadelphia: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. p. 38. ISBN 0-8122-7696-5.

4. Roberts, Colin H; Skeat, TC (1983). The Birth of the Codex. London: British Academy. pp. 15–22. ISBN 0-19-726061-6.